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
佳木斯的松花江面上便漾起金红色的涟漪
这座中国最东端的城市
总在晨曦中先一步苏醒
在这金色的晨光里
一场属于奔跑者的盛会已蓄势待发
2025中国田径协会10公里精英赛
(佳木斯站)
暨佳木斯半程马拉松
定档2025年9月7日
赛事报名将于7月21日10点开启
这场与东极之城的秋日之约
欢迎与我们一同“回佳”奔跑
佳木斯,这座北纬46°的城市
藏着太多值得用脚步丈量的故事
20℃的初秋凉风里
你的跑鞋将掠过黑土的纹路、江水的气息
还有那些刻在时光里的滚烫记忆
来自各地的“佳”宾们
将在这里感受“佳”乡的独特魅力
英雄的足迹,印在江水与心头
松花江的水,见过最壮烈的青春。
87年前,冷云与八名女战士在乌斯浑河的寒波中定格成永恒,她们的决绝身影,如今化作江畔纪念碑上的坚毅轮廓。
在佳木斯的街巷里,刘英俊跃马救童的瞬间被铸成雕塑,邵云环战地日记里的字迹仍带着温度——这些名字不是历史课本里的铅字,而是融入城市血脉的精神坐标。
当你跑过滨江西路,风里或许还藏着那些未曾远去的呐喊,让“回佳”的脚步更添一份厚重。
文化的拼图,拼出多元的烟火
赫哲族老人指尖的鱼皮,能缝出穿越千年的纹样。尤文凤把祖上的手艺带出大山时,谁也没想到这些带着鱼腥味的皮料,会成为国际舞台上的艺术品。
在市区的早市上,朝鲜族大酱的咸香混着俄罗斯列巴的麦香,卖鱼皮画的摊位挨着修俄式钟表的老店。
这里的每块砖瓦都住着不同的故事,跑过光复路的老街区,就像翻阅一本立体的文化词典,让你领略佳木斯文化的多元。
黑土的馈赠,写在稻浪与粮仓
潘国君的实验室里,还摆着 40 年前收集的稻种标本。这位 “水稻院士”用半生时间,让三江平原的黑土长出了亩产千斤的奇迹。
当你的脚步踏过城郊的田埂,九月的稻穗正弯着沉甸甸的腰,远处联合收割机的轰鸣里,藏着“北大仓”从荒芜到丰饶的密码。这片黑土的有机质含量,足以让每粒种子都长出踏实的希望。
冰刀的轨迹,从家乡滑向世界
武大靖的童年,是在佳木斯冰场的雾气里度过的。那些摔了又爬起的日子,让这座城市的冬天有了不一样的意义。
即使到了九月,训练馆里的冰刀声仍未停歇,少年们追逐着前辈的轨迹,把拼搏的基因刻进年轮。跑过体育中心时,你或许能听见冰面下,那股向上生长的力量。
湿地的呼吸,藏着自然的诗行
富锦湿地的丹顶鹤,总在日出时展开翅膀。护鹤人赵师傅说,这些生灵是这片土地的信使,它们的每声啼鸣都在诉说生态的密码。
黑瞎子岛的界碑旁,樟子松的影子随日光移动,三江湿地的沼泽里,芦苇荡藏着无数候鸟的秘密。当你来到生态廊道,鼻尖会捕捉到草木与水汽混合的清新,那是自然最本真的呼吸。
森林的温度,疗愈奔跑的疲惫
大亮子河的红松,把根须扎进腐殖土的深处。护林员老王每天巡山的路线,刚好是条天然的康养步道,负氧离子像看不见的精灵,能洗去所有疲惫。
跑完步去泡个寒地温泉,看蒸汽从水面升起,再喝一碗本地的山珍汤。这里的疗愈,从不是刻意的经营,而是天地自然的慷慨。
从第一缕阳光吻上东极的地平线
到佳马的起跑枪声在秋日里响起
佳木斯始终在等一场“回佳”的相遇
让我们一起用脚步读懂这座城
让每一步都踏在故事的节点上
等你来写下属于我们的佳话篇章
*本文图片来源:文旅龙江、佳木斯广播电视台、新华社、中国新闻社、星球研究所、省非遗中心
主办单位
承办单位